2006年5月13-14日,首届国际体外反搏学术交流会在广州广东大厦隆重召开。这是体外反搏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第一次在国际上召开的学术交流盛会。本次大会由中国体外反搏技术和装置的开拓者、中山大学心血管内科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著名的生物医学工程专家郑振声教授与美国著名专家William E. Lawson教授和John C.K. Hui博士共同主持。与会代表500余人,其中约40余名国外嘉宾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(包括美国、法国、俄罗斯、伊朗、印度、土尔其、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巴基斯坦、巴拿马、哥伦比亚、印度尼西亚等国家,以及中国香港、中国台湾地区)。5月13日下午,40余名来自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广州等地的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学者参加了“中国体外反搏应用与发展战略高峰论坛”。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,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成斌教授主持了高峰论坛。论坛的主题是:(1)体外反搏应用与发展的国内外现状;(2)体外反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机遇;(3)中国体外反搏的未来之路。
首届国际体外反搏学术交流会3位共同主席出席开幕式
(由左至右:John CK. Hui, PhD, William E Lawson,MD, 郑振声教授)
高峰论坛专家发言精彩回顾
胡大一教授 (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,同济大学医-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院长,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会的主任委员):
体外反搏的推广是个系统工程,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,要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推。涉及到市场怎么做?学会怎么做、科学研究怎么做、还有政府该怎么做?虽然今天的会议讲得还比较笼统,但是几个要点也已经出来了。这就是我们需要分门别类的去做、需要专家共识,只有专家做了才有科普。将来中国的很多事情,我认为:只要值得干,在允许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就必须先做起来。我们还是要讲愚公移山,学“老三篇”,只要坚持不懈,就会感动上帝:第一个上帝是政府,第二个上帝是专家和学会,最后的上帝是患者和社会。所以你不要指望哪一天让政府把体外反搏治疗的费用提高,不写指南我就搞共识。不要期望万事俱备,大家要先干起来,就是所谓先结婚后恋爱啊。因此,我有这样几个建议:第一,希望成立一个学术的专家委员会,第二就是要有一个做市场的专家委员会。逐步将体外反搏的工作科学化、规范化地向前推进。
周玉杰教授(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):
胡大一老师是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会的主任委员,我们想体外反搏能否在循证医学上搞一些具体的循证措施。中国人口的老龄化,缺血性心脏病绝对要占第一位的,缺血性心脏病我们做介入的较少,做搭桥就更少了,所以缺血性心脏病需要体外反搏的需要量非常大,他们为什么需要体外反搏,能否增加侧枝循环,血流灌注怎么样,如果胡老师要组织体外反搏的循证医学研究的话,我们几家医院联合起来,我们给他进行数字化的分类,实际上我们循证医学证据很可靠的,体外反搏也不需要再次血流重建的花销,新农村合作医疗,有大概近两亿的农民,可能正适合我们两亿多的农民和其他人去做,适合我们人口老龄化,和缺血性心脏病的趋势。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很难说服大夫。第二我就想我们能否搭上长城快车,长城会议相当于ESC\ACC这样的国际化会议,是否在会议上搞一些培训的课程,很多介入大夫,就像我上研究生时才知道体外反搏,是不是大家重复,有学术的影响,有专家的共识,再有厂家的赞助,这样我们把活动搞下去。
徐成斌教授(北京大学人民医院):
我觉得我们今天的高峰论坛开得特别好。为什么体外反搏开始阶段很辉煌,而现在走下坡路?这种疗法无创伤,临床应用有效。临床药物不可否认是有效的,但是有相当多药物是不行的。周玉杰教授讲得很好,我们既然有这么多的病人,有这么多的适应证,实际上广东来说有很大的优势,广东经济发展应该是最快的,最有前景的,应该鼓励那些海外的华侨投资和赞助,现在是市场经济,离开了经济很难办,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病人都用尽全身心的精力去治疗,证据已经有了,我们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,应该说前景是非常好的。首先我们需要做一些宣传,在报纸和杂志上刊登。脑卒中后遗症几率非常大,而且我们这种办法对脑卒中后遗症、缺血性脑病都有很大的好处。我们有机遇,创新又在我们这里。所以我们前途是光明的,任重道远。
余国鹰教授(中国医学科-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):
今天体外反搏的发展环境条件已经好了很多,因为有内皮功能这个概念出来了,整个国内外的临床试验在进步,首先我们要说服群众、我们也要说服我们的官员,积极促进体外反搏技术的推广应用。
郑振声教授(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),蔡大卫教授(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):
不论在体外反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,以及体外反搏治疗的范围和病例数上,我国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但是,近十多年来,我国体外反搏开始走下坡路,开展体外反搏的医院逐渐减少,床位减少,人员减少,病员减少。其原因主要在于:(1)以课题研究为主的形式很少考虑体外反搏的经济效益。(2)体外反搏治疗收费太低,不能支持体外反搏治疗的正常运作。(3)体外反搏技术宣传的广度和力度均不够,大部分医生和患者都不了解体外反搏这种治疗方法。要发展和推广体外反搏这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反搏技术,必须改变体外反搏开展的模式,调整体外反搏治疗价格,加强体外反搏的宣传工作,深入开展体外反搏的基础研究、临床疗效的验证,同时加速反搏机的技术改进步伐,以进一胡大一老师是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会的主任委员,我们想体外反搏能否在循证医学上搞一些具体的循证措施。中国人口的老龄化,缺血性心脏病绝对要占第一位的,缺血性心脏病我们做介入的较少,做搭桥就更少了,所以缺血性心脏病需要体外反搏的需要量非常大,他们为什么需要体外反搏,能否增加侧枝循环,血流灌注怎么样,如果胡老师要组织体外反搏的循证医学研究的话,我们几家医院联合起来,我们给他进行数字化的分类,实际上我们循证医学证据很可靠的,体外反搏也不需要再次血流重建的花销,新农村合作医疗,有大概近两亿的农民,可能正适合我们两亿多的农民和其他人去做,适合我们人口老龄化,和缺血性心脏病的趋势。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很难说服大夫。第二我就想我们能否搭上长城快车,长城会议相当于ESC\ACC这样的国际化会议,是否在会议上搞一些培训的课程,很多介入大夫,就像我上研究生时才知道体外反搏,是不是大家重复,有学术的影响,有专家的共识,再有厂家的赞助,这样我们把活动搞下去。